和硕持续加速印度布局,根据外媒报道,和硕与 Tata Electronics 等其他业者,已于近日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和硕将投资约 110 亿卢比,预计招募 1.4 万名员工,而印度厂房预计设在清奈近郊的 Mahindra World City 经济特区。
在3S战略的引导下,联想集团智能制造实现了从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到服务的全价值链智能化,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推进和落地,提供了具有可参考性的实现路径。
1月27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家SMT制造商参加了ASM Impact网络直播活动,了解最新的硬件和软件开发。除了DEK印刷机和SIPLACE贴片机的许多改进之外,本次直播还有三种产品首次亮相:借助第二代SIPLACE TX micron,ASM为先进封装和精密的批量SiP贴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精度高达15µm。在软件领域,ASM提出了两种新的解决方案:用于车间沟通交流的ASM FactoryChat和用于资产和维护管理的ASM Factory Equipment Center。用户会非常喜欢的两个
2月4日晚间,环旭电子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指出,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76.96亿元,同比增加28.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39亿元,同比增加37.82%;基本每股收益0.80元,同比增加37.93%。
砷化镓晶圆代工厂稳懋今日公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去年实现合并营收255.46亿元(新台币,下同),同比增长19%,创下历年新高;营业毛利为105.69亿元,营业毛利率为41.4%,年增3.2个百分点;营业净利润为77.82亿元,较上年成长40%,营业净利率为30.5%,年增4.5个百分点,税后盈余为64.69亿元,年成长47%,同样创下历年新高,每股盈余为15.45元。
两岸苹果供应链破天荒大合作。和硕昨(28)日董事会决议,旗下机壳厂铠胜重要孙公司日铠办理现金增资,引进红色供应链指标厂立讯资金。根据立讯公告,斥资人民币60亿元(约新台币260亿元)参与日铠增资,持股比例将过半,并将取得董事席次,双方结盟携手力抗苹果最大组装厂鸿海。
通富微电专业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国前三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
近日,业内传出华为手机也撑不住了,与出售荣耀基本类似,华为手机将出售给某大市国资委牵头成立的企业,谈判已接近尾声,近日即将公布。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华为正在探讨剥离手机一事,标的是其上海终端相关部门,华为旗下高端系列Mate和P的研发主要位于上海。据悉,除了手机,平板等其他产品或一同出售,只留海思和基站业务。
2021年1月25日,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宣布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成立西安研发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研发体系布局,构建区域平衡的交付能力。未来,OPPO西安研发中心将承载手机系列产品的研发交付以及重点技术领域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稳定的全能型产品研发中心。
1月24日,苹果核心供应商大族激光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据数据显示,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为8.99亿元-9.63亿元,同比增长40%-50%。
过去一年,芯片行业的热潮是绕不开的话题。 国际市场上,显卡制造商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英特尔的老对手AMD以35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FPGA芯片制造商赛灵思,SK海力士90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NAND闪存芯片业务。中国的芯片产业,千亿元投资的武汉弘芯烂尾,华为因“缺芯”割售荣耀。到今年年初,芯片危机的阴影依旧挥之不去,汽车产业缺芯的危机还在发酵。
iPhone 12 mini销售不佳,科技网站PED30引述摩根士丹利投资分析报告指出,苹果大砍本季iPhone 12 mini订单,总量高达200万支,主力代工厂和硕恐受累,等于一季iPhone 12 mini订单量被大幅缩减三成。
1月20日消息 据《科创板日报》消息,今日从富士康 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招募平台 “我要聘”获悉,目前该事业群正进行人力新增招募。公开信息显示,该事业群为 iPhone 组装单位。
近日,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并不难,比手机芯片容易。李斌的放话,让蔚来可能造芯之说变得愈演愈烈。关于蔚来是否会做芯片,《中国电子报》记者向该公司进行了求证,蔚来给出的答案是“目前没有可以披露的信息”。但从相关渠道获悉,李斌造芯意向明确,只是尚未提交董事会讨论,李斌正在思考相关架构。
如果说过去十年,智能手机作为杀手级应用,带动了整个产业前行,那接下来的十年,智能汽车正被认为是多个领域的终极驱动。正所谓改变行业规则的往往是外来物种,而打败你的常常并不是同行。如何顺应大势,站上风口?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智能汽车新时代,传统车厂之外,科技巨头们已开始未雨绸缪,抢先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