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联想集团宣布收购日本富士通51%的股权,交易金额达2.24亿美元;这也是继NEC、MOTO、IBM后的又一并购动作。
其实早在2005年,联想就以12.5亿美元的价格从IBM划分了PC业务,联想在当时也成为了当时世界前三大厂商,而在2011年联想与NEC联合成立了联想日本集团,而这一举动也告知世人,联想的步伐已经超过惠普和DELL,跃居全球行业顶峰的位置。
前几次的并购的确给了联想充足的市场份额,而虽然联想不断的并购PC业务也是将自己的疆土不断扩大,但在技术上却没有十足的突破;2015-2016年终联想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5亿美元,仅仅占两年营收的3.3%
无疑,联想的布局非常的明了,不断地扩宽疆土不一定是件坏事,当然也有业内人士笑称联想近几年的并购只是“接盘”而已,此次并购富士通也是在其去年亏损100亿日元后的作为;那么不断的吞并同类业务的作为,究竟是福兮?祸兮?
福兮?占领市场份额 增加净利
在11月初收购富士通的那几日,联想集团股市一片大好,“新鲜血液”的融入也能够使联想集团每年增加过亿美元的净利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本财年二季度联想的财报,财报中宣称Q2净利润为1.53亿元,在收购富士通后,从目前的财务数据来看,联想集团相当于多了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总额,即1亿美元左右。
并购的直观结果,就是净利润、市值等金融数值的直观增长,并且从目前的形式来看,2017年Q4联想集团的财报将非常的“漂亮”。
联想收购富士通这个话题早在2016年初就在业内传出过消息,此次并购富士通是在其去年亏损100亿元后的作为,最终以2.24亿美元的“筹码”融入联想集团。我们回想12年前12.5亿美元从IBM瓜分PC业务来看,2.24亿美元这一数字,可以说算是“白给”了。
在此次收购公开的细节中,我们还发现联想在2020年后才需支付这笔收购的现金,这也就意味着近2年之内收购支付的2.24亿美元并不会给联想集团太大的财政压力;本次并购是联想与富士通两强合作,以原富士通旗下PC业务为基础组建合资公司,其中联想占股51%,富士通占股49%。
那么为什么富士通在被收购时不立即接收联想的这一笔现金呢?其实答案已经很明确,富士通和联想之间表面是收购与被并购的关系,但实际却有着“对赌”的合作关系,最终的并购成交资金要从实际利润来综合确定。这一结果对联想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后者给了联想两年多的时间去筹得这笔钱,以至于联想不会在短期内背负过大的债务包袱,这笔省下的开支足矣使联想集团通入其它高新业务,比如时下炙手可得的“智能Ai”。
祸兮?并购固然好 但非良方
难道收购一个公司只是将它所有的数字和辉煌全部合并么?难道就是两个雪球和在一起的更大的雪球?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吞并一家公司,将这家公司的全部业务和技术,以及财政账目全部合并到自身旗下,从而在运营或是进行再度的整合化,这是一家大企业收购一家“小企业”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儿,然而此次联想集团收购的并不是什么“小企业”,如果严格了说则是同行业的一家“竞争对手”。并购或许能够同时借鉴和发展,获得最终的双赢然后继续各挣各的钱,但一旦有闪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也只能继续分家;或是被别的“大企业”继续并购。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在2017年的三季度,惠普却以22.8%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联想以低于惠普1.2个百分点的21.6%紧随其后,或许是这个原因,联想并购富士通的唯一目标就是超过惠普,重回行业的榜首。
2005年,联想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首次在出货方面超过了惠普和DELL成为了PC行业的老大,这也是近10余年来最大的收益。而富士通、索尼、NEC等都是曾经日本最大的PC大厂,索尼由于PC业务经营不善已经慢慢从人们的脑中和回忆里慢慢的褪去。而NEC、富士通也已经相继来到联想麾下,日本的整个PC市场已经全部被联想垄断。通过并购,联想已经成为行业龙头。
我们认为,一味的靠并购的方式来“拯救”联想确实不是一剂良药;1+1无论是大于2还是等于2,最终合并后的业务重合和一些问题都会从而衍生。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祸”与“福”,本来就是相互共存和互相博弈、牵制的。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福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而这句话形容联想的前景也再合适不过。
篇尾语:
联想,一个让全国人民引以为傲的民族集团,通过并购逆袭了各大资本主义大鳄,成功的又重新回到了行业的龙头。然而我们想看到的是更多新技术、新理念的概念曝出,最终赋予到投产的实际产品中;而不是什么世界第一的净利润,或是出货量。
接盘各大品牌的PC业务使其逐渐的融合和扩张,当然是有利有弊的,联想也不可能通过并购最终做到一劳永逸;今后的PC市场怎么玩?我们也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