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工信部首次发布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为134.48,比2015年提升15.53,同比增长13%;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135.9,比2015年提升13.6,同比增长1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反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变革,不断丰富运行监测分析手段,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依据掌握的权威数据,开展了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主要用来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动情况,从定量的角度勾画出产业发展图景,全面展现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现在和未来、常态和创新,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推动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研究报告主要包括指数编制的背景和意义、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三部分。
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是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全方位评价标准,填补了目前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综合监测工具缺失的空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是创新运行监测工作的有益探索,并为下一步完善我国工业通信业整体运行监测新方法,加快提升运行监测水平提供有益经验。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紧密围绕当前产业改革发展任务,引导行业向提质增效转变。
研究报告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涵盖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等六个一级指标,指数体系由全国、分地区、手机行业三个发展指数组成。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134.48,比2015年提升15.53,同比增长13%,呈现连续平稳增长的态势。2016年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六个一级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产业发展环境、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三个指标表现突出,指标增幅分别达37.8%、14.4%和9.8%;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三个指标略有提升,增幅分别为3.4%、6.6%和5.4%。从分地区来看,2016年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79.16,最低62.31,平均67.34,均值以上的省市有12个。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连续两年处于前五名之内,且均位于东部地区。从手机细分行业来看,2016年手机行业综合发展指数132,相比2015年提升20%,呈现连续两年增长的态势。其中,除产业效益指标相比2015年有所下降外,产业规模、竞争力、研发创新、发展环境其他四个一级指标均呈现上涨态势。
研究报告指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涵盖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发展环境等四个一级指标,发展指数体系由全国、分地区、三个细分行业组成。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为135.9,比2015年提升13.6,同比增长11.1%,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服务支撑指标增幅最为突出,增幅达27.7%,软件业对社会经济服务支撑作用明显提升;规模效益、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三个指标有不同程度提升,增长幅度分别为9.6%、0.68%和6.3%。从分地区来看,2016年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76.73,最低61.55,平均65.80,均值以上省市10个。从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看,软件产品开发行业发展水平呈现加速提升发展态势,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水平高位波动,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发展水平提升相对平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万亿元,是2012年的1.55倍,年均增速11.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为9.5%,软件业为18.1%,增速始终居各主要行业前列,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达到1.3万亿元,是2012年的1.89倍,年均增速17.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为16.5%,软件业为18.2%。
为反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变革,不断丰富运行监测分析手段,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依据掌握的权威数据,开展了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主要用来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动情况,从定量的角度勾画出产业发展图景,全面展现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现在和未来、常态和创新,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推动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指数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迫切需要,但缺乏全面的行业整体评价方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当前规模已达较高水平,彩电、计算机、手机等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产业正处于从大向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多维度、全面进行产业透视,然而国内外现有的产业指数评价,既缺乏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评价,又缺乏对产业全面、整体的评价,仅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的评价。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是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全方位评价标准,填补了目前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综合监测工具缺失的空白。
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是创新运行监测工作的有益探索。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致力于开展卓有成效的运行监测工作,为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建立在积累多年的大量部门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多维度、体系化分析,是对运行监测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行的一次探索,为下一步完善我国工业通信业整体运行监测新方法,加快提升运行监测水平提供经验。
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紧密围绕当前产业改革发展任务,引导行业向提质增效转变。下一阶段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提速换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尽快培育新的细分行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为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储备力量,加快推进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紧紧围绕这一目的,其研究成果通过显性化全国产业整体、各地方、典型细分行业的发展路径,反映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引导行业从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依据波特钻石模型进行评价维度的整体设计,涵盖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等6个一级指标;依据“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的主要任务目标进行指标筛选,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全国综合发展指数选定1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采用2014年为基期和灰色关联的计算方法,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经过多轮业界专家研讨,最终形成由全国、分地区、手机行业三个发展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
(一)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134.48,比2015年提升15.53,同比增长13%,呈现连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图1 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2016年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六个一级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产业发展环境、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三个指标表现突出,指标增幅分别达37.8%、14.4%和9.8%;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三个指标略有提升,增幅分别为3.4%、5.4%和6.6%。
表1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变化
一级指标 |
2016 |
同比2015年增速 |
|
产业规模 |
94.74 |
↑ |
3.42% |
企业和产品竞争力 |
109.69 |
↑ |
5.42% |
产业发展环境 |
178.55 |
↑ |
37.82% |
产业效益 |
121.85 |
↑ |
6.62% |
研发创新 |
181.84 |
↑ |
14.37% |
产业机遇把握 |
126.92 |
↑ |
9.75% |
2016年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稍有提升,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万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对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大,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增加值保持10%的增长速度,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对经济拉动作用凸显;
二是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不断成长,数量不断增多,主营业务收入在40亿以上的国内企业数量超过200家,走出去开展跨国业务活动的企业近千家;
三是产业发展环境大幅优化,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吸引投资不断增长、企业税费负担下降以及积极的产业政策,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投资额占制造业比例达9.2%,比上年增长1.6%,增速快于2015年14.7个百分点;
四是产业整体研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壮大研发人员队伍,突破底层技术,向产业链上游环节和新兴领域延伸,2016年典型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达到6%,全行业研发人员数量增加到57.5万人;
五是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虚拟现实、智能电视、无人机等多形态智能硬件设备高速发展,汽车电子等新兴细分领域快速成长;
六是产业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2014年的两位数增长,下降至一位数的中速增长区间,出口持续走低,利润率和附加值尚待进一步提升。
(二)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2016年,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79.16,最低62.31,平均67.34,均值以上省市12个。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连续三年处于前五名之内,且均位于东部地区。四川省提升十一名,跃居第六位,安徽省提升两名,位居十二位。
图2 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均值以上省市排名
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呈现的特点:
一是东部地区发展处于全国领先,2016年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74.7%,研发人员规模占全国比例70.5%,在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二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以四川、湖北、重庆等为典型的中西部省市紧抓产业转移承接机遇,发挥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加速产业发展步伐。
三是各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差异化显现。
广东省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领先地区,呈现发展综合化的产业发展特点,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位,并连续三年实现发展指数的增长,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效益三项一级指标值位居全国首位。
图3-1 2016年广东省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北京市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研发创新高地,呈现创新驱动的发展特点。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四位,其中,研发创新指标值位于全国第一位置,产业发展环境全国第二位。
图3-2 2016年北京市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江苏省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发展的重要区域,呈现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特点,产业园区集聚,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二位,其中,产业机遇把握指标值居全国第一,产业发展环境第三。
图3-3 2016年江苏省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四川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柱之一,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六位,成为2016年排位提升最迅速的省市之一。
图3-4 2016年四川省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三)手机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
从手机细分行业来看,通过我国与全球同行业进行比较,2016年手机行业综合发展指数132,相比2015年提升20%,呈现连续两年增长的态势。其中,除产业效益指标相比2015年有所下降外,产业规模、竞争力、研发创新、发展环境其他四个一级指标均呈现上涨态势。
表2 手机行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2015年 |
2016年 |
|
产业规模 |
110.0 |
195.8 |
企业和产品竞争力 |
114.0 |
131.2 |
产业发展环境 |
66.8 |
80.5 |
产业效益 |
111.7 |
97.4 |
研发创新 |
134.5 |
140.8 |
发展中呈现以下特点:手机行业收入增速放缓,但仍高于全球行业增速,我国产业规模优势继续扩大;龙头企业成长迅速,产品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内需旺盛为手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手机市场投资更趋理性;手机厂商逐步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上游拓展,企业研发投入和知识沉淀持续提升;高端元器件成本提升,对手机行业利润率形成进一步挤压,手机产业效益有所下滑。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依据产业评价理论从产业现状和产业未来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维度设计,涵盖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发展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依据“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的主要任务目标进行指标筛选,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定14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采用2014年为基期和灰色关联的计算方法,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经过多轮业界专家研讨,最终形成由全国、分地区、三个细分行业组成的发展指数体系。
(一)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
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135.9,比2015年提升13.6, 同比增长11.1%,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图4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
2016年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服务支撑指标增幅最为突出,增幅达27.7%,软件业对社会经济服务支撑作用明显提升;规模效益、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三个指标有不同程度提升,增长幅度分别为9.6%、0.68%和6.3%。
图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变化情况
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业务收入高位趋缓,效益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8万亿,同比增长12.6%,增速在服务业中位居前列,销售利润率达近年来最高水平;
二是服务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高端转型,软件业务收入中信息技术服务比重过半,数据服务、运营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2014年的36.6%提高到2016年的40.8%;
三是融合渗透加速,服务支撑作用凸显,面向行业应用、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等各领域的应用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服务、平台运营服务业务快速增长,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为例,2016年收入同比增长30.8%,有力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四是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储备持续增强,2016年软件业研发投入4545亿元,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达7.2%,比“十二五”初期提高1.85个百分点,软件著作权数量超过2万件,是2011年的3倍;
五是产业创新活跃,新业态发展迅速,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驱动下,产业进入新一轮创新活跃期,2016年软件新业态发展指标在各二级指标中增幅最高,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六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提升,境内外并购持续活跃,人才供给逐年增加,高层次人才比重有所提高。
(二)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
2016年,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76.73,最低61.55,平均65.80,均值以上省市10个。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上海领先优势明显,指数远高于其他省市,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领先力量。福建、四川、辽宁、湖北等省指数差异相对较小,每年排名略有变动,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他规模较小的西部省市指数相对较低,是产业发展的潜在力量。其中浙江省指数增长最快,天津市排名提升7位,内蒙古排名提升5位。
图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均值以上省市排名
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呈现的特点:
一是东部和西部地区呈“两头快速增长”态势,从地区综合指数看,增长较快的省市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一方面,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促进地区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部分西部省市紧抓产业变革机遇,结合自身优势,从无到有的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有望实现跨越发展;
二是东部地区引领软件产业成长创新,中西部地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广东、浙江、山东居于各省市成长创新指数得分前三位,在创新能力、新业态发展、大企业培育、产业集聚以及国际化方面综合实力较强,中西部省份成长创新指数得分较高,显示出较高的产业发展活力。
三是各省市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广东省、北京市软件产业综合全面发展,各项实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四个分项指标值都在70以上。
图7-1 2016年广东省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图7-2 2016年北京市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江苏省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业软件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增长突出,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支撑作用凸显,服务支撑指数位居各省市首位。
图7-3 2016年江苏省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重庆市成长创新能力和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带动产业规模和服务支撑能力加快提升,2016年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13个、西部第3个迈入千亿软件产业的省级行政区。
图7-4 2016年重庆市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三)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
软件产品开发行业发展水平呈现加速提升发展态势,其中在规模效益和成长创新两个方面提升最快,企业拥有较强的核心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2016年企业销售利润率15.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向网络化、移动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水平高位波动,在服务支撑和发展环境方面提升较快,尤其是在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背景下,信息安全服务需求迅速增长,随着虚拟化及云服务理念的渗透,信息安全盈利模式由软硬件产品向服务转移,加速了安全领域服务化趋势;
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发展水平提升相对平缓,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性技术,企业跨界融合发展、产品智能化有力带动嵌入式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升。
图8 细分行业2016年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对比(%)